河堤下步道呈s形从亲水平台蜿蜒对岸,堤上十数棵桂花树苍翠欲滴,青草、花池、屋舍以及热情的村民……近段时间,美不胜收的韶关曲江樟市镇西约村都坡村小组成为了“网红村”。这样的变化,都坡村小组仅用了4个月时间,这得益于曲江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创新实施的“小额工程建设模式”。
近年来,在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工作中,韶关市曲江区在吃透中央、省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,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主体地位,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,大胆创新采用“小额工程建设模式”,让农民全程参与新农村示范村的规划、设计、建设、监管,呈现共谋共建新农村的喜人局面。
大胆创新建设模式
依法依规简化工作流程
“在开展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,往往因为照搬城市建设模式,不符合农村实际,而产生项目建设‘落地难’、进度慢、村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。”曲江区委农办主任刘国强表示。为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,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,曲江创新采用“政府主导、干部带队、党员亮相、理事会议定、村民投工投劳”的“小额工程建设模式”,有效简化了办事程序,节省不必要花费的资金,压实了镇、村干部的责任,激发了广大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,掀起了共谋共建新农村示范村的高潮。
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,该区对项目组织管理流程进行大胆创新,依法依规确定施工图设计、工程预算、项目申报和审批、建设施工、竣工验收、建后管护等6个步骤。各有关部门组成新农村建设项目审核小组,开通“绿色通道”,对建设项目进行会商会审,以“一门式”的审批一揽子解决所有审批问题,缩短审批流程和时限。
加强政策技术指导
抓实抓严工程质量安全
政策方面,该区出台项目组织管理意见、资金管理使用方案等21份政策文件,创新示范村建设的政策支撑体系,建立从项目申报到竣工验收等各环节、全过程的制度规范。做好技术服务,该区相关职能部门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出有资质、信誉好、实力强的施工图设计单位、工程预算编制咨询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供各村小组选择,将本地资质建筑企业纳入小额工程交易库,负责承接全区农村建设项目施工,确保项目组织有序、建设规范、管理到位。加强监督管理。该区区委、区政府督查组不定期开展工作督查,区相关部门组成工作组每周到各镇村开展抽查,镇村干部每天在施工现场开展巡查。对于施工中偷工减料的,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,责成相关单位限期整改,有效确保工程质量过得硬。建立诚信档案。工程竣工验收后,该区有关部门工作人员、镇村干部、村民代表等组成的验收工作组,对设计、施工、监理等单位履职情况进行评分,结果计入企业诚信档案,作为企业选用的重要参考。
社会共享建设成果
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成效凸显
在“小额工程建设模式”的带动下,樟市镇西约村广大村民和外出乡贤踊跃捐钱捐物、投工投劳,主动跟着党员、干部使劲干,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。村民们还自发整理各类农用材料并去河道捡鹅卵石等建设材料,加快工程进度。
在这个过程中,当地探索出“党建引领、群众参与、依规实施、事后奖补”的“西约模式”,并在全区推广,取得良好效应,逐渐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“曲江模式”。该区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完成29个省定贫困村320个自然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的基础整治建设任务,平均每个项目的建设工期在3个月左右,平均每个自然村的建设成本在85万元以内,且没有出现工程质量安全隐患,示范村建设实现“数量多、速度快、质量好、成本省”。实现时间节点可控,资金可控,质量可控,切实提高工程质量。
小额工程建设模式充分发挥了村民主体作用,提高了村民、社会组织、外出乡贤等共谋共建示范村的积极性,村民自发投工投劳,乡贤踊跃捐资捐物。工程转包得到控制。由于建设目标明确、成本清晰可控、管理直接到位,有效防止了工程层层转包,确保有限的资金都用到工程上,避免项目资金浪费,也保证了工程质量。此外,由于本地建筑企业承接了绝大部分的工程项目,建筑业产值全面提升,企业参与农村建设的能力显著提高,也吸引了更多的优秀建筑企业在该区扎根落地。
【记者】唐音 潘俊宇
【通讯员】唐忠祥
【作者】 唐音;潘俊宇
【来源】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+客户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