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!老站,搜索引擎当天收录,欢迎发信息
免费发信息
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> 韶关分类信息网,免费分类信息发布

纺织历史:带你了解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工厂的百年变迁

2023/8/9 4:36:16发布79次查看
苏州河畔的纺织行业,曾经辉煌了一个多世纪,潺潺的水声与织布机的轰鸣声交织成一首工业复兴的史诗乐章。如今虽已曲终,但承载着百年历史记忆的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工厂——上海机器织布局,成了一座“上海纺织博物馆”继续诉说着那一代人的纺织记忆。
欲与洋商分利 ,上海自办机器织布局
上海机器织布局厂房机器
自18世纪70年代开始,英国纺织行业的技术革命轰轰烈烈,英美各国输入中国的纺织品成倍增长。洋务派官员和商人集团提出了与洋商分利,自办机器织布,以抵制外洋商品入侵。
1876年到1890年,在李鸿章的主持下,几经周折,上海机器织布局终于建成,占地约280亩,后依黄浦江,前临马路,有厂房、轧花房、栈房、办事房等建筑,订购了英、美两国轧花机、纺纱机、织布机等全套设备,开始投入生产从弹花、纺纱到织布全用机器,质量可以与进口纱布相媲美。
在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影响下,各地商人纷纷开设机器织布厂,北至奉天、长春,南到广州、闽侯,东至上海,西到重庆,可谓遍地开花,掀起了一股设厂热潮。
纺织鼎盛时代,上缴的国税十分可观
上世纪五十年代,申新九厂织布车间内忙碌的情景此处输入图片描述
1931年,上海机器织布局被纺织巨头荣氏家族收购,更名为“申新纺织九厂”。建国后,申新九厂成了第一批公私合营企业,改名为“国棉二十二厂”。行走苏州河畔至普陀段,当你询问昌化路附近的老居民,申新九厂在哪?他们总会习惯性地回答:“就在苏州河边上。”曾经像申新九厂这般规模的厂房,24小时不关门,工人们进进出出,车间内机声隆隆,食堂、浴室、托儿所、幼儿园都是整天亮着灯。许多人一辈子与工厂紧紧相伴,它成了一代人孩童时的游乐园、壮年时的奋斗场、老年时的安居所。
这家纺织厂曾经兴盛到什么程度?
九厂最兴旺时,有7500名员工、8000名退休工人,10万多个纱锭、800多台织布机,还有线锭、气流房等各类纺织专业设施。从1955年公私合营一直到1992年,申新九厂累计上缴给国家的税收相当于每年可以再造一个申新厂。
阵痛的记忆,一个车间1000多人一起下岗
失业后的纺织工
20世纪90年代,随着全国各地纺织企业的兴起,原料不足、机器设备老化加上苏州河综合整治,申新九厂于1991年开始逐步调整。
1996年9月,当申新九厂开完最后一个隆隆作响的机器,夜班结束的职工们在弄堂里席地而坐。车间主任为同事们开完最后一个会,工人们把更衣箱的衣服、茶碗等生活用品整理好,许多人是倒退着一步步走出厂门的。
一个车间大约一千多人,一下子全部下岗。当时整个社会下岗的现象没有之后这么常见,职工们不理解。即使是机器停下来,还有职工每天“上班”去,坐在机器旁边;机器拆走了,就坐在空荡荡的厂房里,一直等到厂房拆除。有些职工给家里人说自己每天上班,实际上,却整日坐在苏州河边。
申新的纺织人默默地承受着改革带来的巨大阵痛,有的去了就业指导中心,有的留厂接受了长期培训,重新走向新的岗位。
纺织印象,用一座博物馆怀念一段历史
上海纺织博物馆陈设
随着苏州河边纺织厂的慢慢消失,老厂房变成了一座座创意园区和一幢幢新式住宅楼,上海的纺织文化也在逐步淡化,一批情结不改的老纺织人,各处收集关于纺织的物件、文字、影像等,在申新九厂的原址,建造了一座上海纺织博物馆,用两万余件展品撑起了这座纺织博物馆。
集体记忆,为的是这座城市,年轻一代的人们未曾感受过纺织厂的风光和纺织工人的神采奕奕,当年那些有过纺织生活的人们,如果能来博物馆转一转,将会浮现怎样的青春记忆,这是博物馆的魅力,更是生活本身的魅力。
ps:还有哪些纺织人推荐的博物馆
青岛纺织博物馆
南通纺织博物馆
天津纺织工业博物馆
韶关分类信息网,免费分类信息发布

VIP推荐

免费发布信息,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-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-2
企业名录